每天刷信用卡付款,大家可能都只知道卡號輸進去就對了,根本沒仔細想過這16碼數字到底是什麼意思。其實,信用卡號背後隱藏著不少祕密,像是銀行身分、卡種品牌,甚至還有專門設計的防呆機制。今天,我們就來好好拆解信用卡卡號,讓你下次刷卡時多一份懂得,也能更安心。
信用卡卡號的基本結構是什麼?

信用卡號通常由 16 位數字組成,但不同發卡機構會有不同長度(例如美國運通是15碼)。不過市面上大多數信用卡都是 16 碼,這 16 碼可拆成三大段:
- 前6碼:發卡銀行識別碼(IIN/BIN)
這6碼像是銀行和卡片品牌的身份證號,幫助識別發卡單位。 - 中間9碼:持卡人帳號
這部分是銀行分配給持卡人的專屬帳號,代表你的個人帳戶。 - 最後1碼:檢查碼
用來驗證整張卡號是否有效,防止輸入錯誤。
這樣的設計,讓每張信用卡都有獨一無二的身份,也能確保交易的安全與準確。
為什麼信用卡號不是隨便亂編?
你可能好奇,為什麼銀行要花這麼多心思在卡號上?主要原因是為了避免詐騙和交易錯誤。卡號背後的規則可以幫助系統迅速辨識卡片真偽,且防止有人亂打錯碼。
例如,檢查碼如果驗證失敗,系統就會立刻判定為無效卡號,拒絕交易。
信用卡號前6碼代表什麼?
前6碼稱為 發卡機構識別碼(Issuer Identification Number, IIN),它是辨識銀行及卡片品牌的關鍵。
常見的卡號開頭有:
- 4開頭:Visa卡
- 5開頭:Mastercard
- 3開頭:美國運通(American Express)、JCB卡
- 6開頭:銀聯卡或其他銀行發行卡
這就是為什麼看卡號前幾碼,你可以知道它是哪家銀行、是哪個品牌的卡。
中間9碼到底是什麼?
這9碼是由銀行自行編排的,用來區分每一位持卡人。它就像你的「帳號」,每個人都不一樣。
有了這9碼,銀行系統可以準確記錄你的帳戶資訊、交易記錄,確保每筆消費都正確歸屬於你。
最後1碼:盧恩演算法的防呆碼
信用卡號最後一碼並非隨意取的,而是經過一套叫做**盧恩演算法(Luhn Algorithm)**的數學演算法計算出來。
這個算法能快速檢查整張卡號是否有效,有沒有輸入錯誤,例如打錯數字、少打一位或多打一位。只要卡號不符合盧恩演算法,系統就會判定為無效號碼,避免刷錯卡或詐騙行為。
如何辨別信用卡號的真偽?
- 看卡號格式:是否符合16碼(或15碼)的結構。
- 檢查前6碼:是否符合知名銀行及卡組的IIN號段。
- 使用盧恩演算法驗證:很多網站、App會用盧恩演算法驗證輸入的卡號。
這些檢查都可以幫助你避免使用假卡或錯誤卡號。
多認識信卡卡號,刷卡更安心
信用卡卡號可不是隨便亂碼,而是有嚴格設計規則,幫助銀行辨識發卡單位、識別持卡人,以及確保刷卡安全。如果因為拍攝影片或其他需求展示信用卡,記得後 10 碼一定要遮擋,而前 6 碼則是固定數字。
下次拿出信用卡,不妨看看這16碼,知道它代表什麼,讓你用卡更有底氣,刷卡也更安心。
信用卡卡號小測驗
【延伸閱讀】